朱武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乐文中文网lwzww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京城皇宫,赵幼炆看着桌上今早才送到的三份奏折,不觉好笑。
明明说的是山东剿匪这一件事,主帅林纪昌、山东巡抚孙见章、监军张勋却给出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版本来。
主帅林纪昌的版本逼格略高:
我奉陛下旨意在冀州兵营附近的山里练兵,遇到一小波土匪,我这有正义感怎么放着不管呢?于是就带人一路追到青州府,刚巧遇到孙巡抚在剿匪,身为吃国家俸禄的官兵,这点小忙怎么能不帮呢?
于是在皇上的英明领导和巡抚大人的通力协助下,匪患已经平定啦,这全是孙大人和将士们努力杀敌的功劳哇……
最后,皇上你是不是忘记发工资啦?当然啦,做臣下的体谅你日理万机的辛苦,所以不麻烦朝廷,我已经把缴获的战利品发给士兵充抵军饷了。
不用夸奖我,这都是我应该做达!
孙见章的版本就比较传奇:
前半部分大量笔墨描写了土匪的凶残可怕,后面部分刚特别强调了自己虽然身为文官,却也能身先士卒,亲自带领官兵杀进土匪营寨,经过九死一生地殊死搏斗终于擒获了匪首。顺便也提了一句,有个叫林纪昌的武官也来帮了个小忙,不过也可以忽略不计。
场面描写之生动,情节之曲折,语言之煽情,简直可以直接改编成一部叫《我在山东剿匪那些年》的小说,估计会特别畅销。
不过,对于战利品的事,却是一字未提。
而张勋的版本就截然不同:
文中不仅痛斥了主帅目无法纪,在没有朝廷批准的情况下就私自带兵去青州府,还勾结地方官员大吃大喝,不顾朝廷大员形象出入色*情场所,影响极坏!大大败坏了我天*朝军官在百姓心中的光辉形象!
更加恶劣的是,林纪昌竟然目无朝廷法规,私自瓜分了剿匪所得全部财物!性质极其恶劣,情节极其严重!简直胆大包天,人神共愤balabalabala……(以下省略一万字)
总之,此人道德败坏,行为不检,应该立刻革职查办!送到刑部受审!
另外,还有一份兵部呈上的数字可做参考资料:
山东剿匪一役,林纪昌部共歼敌一千三百余人,俘虏八千两百余人,已编入冀州兵营充军;两大匪首被生擒,如今正在解往京城的路上;青州府春粮已颗粒归仓;
未见缴获物资。
看到最后那几个字,赵幼炆不禁失笑。
这人做事也真够绝的,吃光了肉连骨头也嚼成渣渣吞掉,汤都不分给别人一碗!就在地方官员和部队监军的眼皮子底下,居然连一个大子儿都没上报。
——真是会给朕出难题啊。
关于战利品的分配问题,一向以打太极著称的内阁竟然给出了明确的处理意见:
虽然林纪昌先斩后奏,没得到朝廷的许可时就擅自出兵,但好在并无损失,功过相抵,即不予封赏,也不予追究;考虑到如今财政紧张,既然剿了匪,那所得之物就自行充军,全当充抵未来三个月的军费开支。
真不愧是首辅杨太傅,公文写得那叫一个有水平,当真是面面俱到:
首先肯定了林纪昌剿匪的功绩,保护了参战将士的积极性;然后褒奖了山东巡抚的功劳,还大大夸赞了张监军能恪尽职守、不怕得罪上司的直言精神,顺便又给朝廷省下一大笔军费开支——
皆大欢喜。
赵幼炆不禁暗暗佩服这群老头子,稀泥和得真是有水平。
当下朱笔一挥,抄送下发各相关部门。
这时,大太监樊仁进来说,太后在御花园中请皇帝前去一叙。
赵幼炆起身,便朝御花园中而去。
太后谢婉闲居宫中,尤其喜欢种花。
为此,御花园中特意建了一座花房,栽种了各种四方进贡来的珍稀花卉,由太后亲自打理。
如今已是六月中了,寻常的牡丹已凋谢得差不多,唯独这花房内的牡丹还在争奇斗艳。
见到太后时,她只穿着一身素色常服,绾起简单的寻常发髻,正在为牡丹修剪花枝。褪去一身锦衣华服的谢婉,此时如同普通人家的妇人一般和蔼亲善。
皇后则捧着一束娇艳欲滴的牡丹在一侧侍立。
那雍容的花朵映衬着皇后端庄的面庞,一身大红长裙绣着描金的凤凰,发间插着五凤朝阳衔珠钗,与那花果然是十分相配。
皇后见到天子,双膝微曲,飘飘下拜行了一礼。
赵幼炆向母亲行了礼。
“炆儿。”
太后见他来,便放下手中的剪刀,微笑着将他拉到自己身边。
母子两人携手在花丛间边走边聊,皇后则跟在身后。
闲聊了一会儿,太后话锋一转,问道:“那张勋,最近还天天上表说主帅的不是吗?”
赵幼炆笑道:“还是老样子。
……刚到冀州的时候,就时常上书说那主帅完全不懂带兵,把兵练得乱七八糟不成体统,让朝廷早日换帅;后来去山东剿匪,又参奏他目无法纪、打仗毫无章法只靠侥幸云云。”
“那皇上怎么看?”
太后在一树蔷薇下站定,似笑非笑地看着皇帝。
“用人不疑。朕既选他为帅,军中的事自然放心交给他。”
赵幼炆一脸坚定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