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君要臣死臣随便死死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乐文中文网lwzww.com
回到冀州兵营时,杨宪已带着京城的驻军连同羽林卫、城防营两万余人前来报道,如今大概算来,手下也竟有八万来人了。
与杨宪一同又操练了一个月的阵法,时至六月中旬,北平传来战报:
称鞑靼已破紫荆关,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,北平告急!朝廷即令冀州林纪昌即刻出兵驰援。
当日,周带着八万军队挥师北上,经由通州粮仓取出粮草随军押运,在北平城德胜门(北城门)外扎下营寨。
北平城风云变幻,大战在即。
——
话说这日周虽然到了北平,并未直接进城拜见宁王赵峥,而是从城外绕到正北方对着鞑靼军营的德胜门外,在护城河边安营扎寨。
邓絮和陈仲在营中安排物资调配和各处琐事,周则带着谢瑾原、杨宪、马文正,四个人纵马向北,站在一个小土坡上遥望数里之外的鞑靼军营。
周仍旧是出征时那身金甲红袍,跨下战马通身雪白的皮毛,唯有四蹄乌黑,唤“绝尘”;
谢瑾原则是一身乌金锁甲,跨下青鬃大宛马;
杨宪背着长弓,骑着黄镖马紧随其后;
马文正那匹黑马毛色油亮,大红镶金边的鞍桥,也是十分威武。
四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在高处迎风立马。
塞北的劲风卷起他们的战袍,如四面旗帜,或是英俊洒脱,或是锋芒毕露,或是沉稳睿智,或者朝气蓬勃,那就是眼下最能代表天*朝的、最优秀的年轻军官。
——虽然带来的那些兵,军容稍微差了点意思……
周对身后的人道:
“文正,你先去把大炮和弹药运到城楼垛口上,盖好掩体,校准炮口试射的时候,你本人务必在场,盯紧了别出乱子;
杨宪,去城门口的开阔地,每百步设一处标杆;地上撒石灰粉做好射程标记,要保证城门上所有炮兵都能看得清楚。
……现在去办。”
两人称是,拨转马头向北平城方向而去。
红夷大炮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先进武器。
传统的土炮由于十分笨重,一般只能固定放在城头上,在敌人靠近时乱打上一阵,因为准头十分有限,但动静很大;在以刀剑为主的冷兵器时代,吓唬人的成份居多。
然而这些进口的洋玩意儿装配了炮车,可以在阵前缓慢移动;炸膛和臭子儿的毛病改进了不少,精准度也比土炮有很大提升;
射程在一公里左右,杀伤力巨大。
但是,表面看上去这么牛掰的武器,之前的统帅黄震不爱用它也是有原因的。
这玩意虽然有轮子,但重达千斤,行军时要好几匹马来拉,另外还要备上好几车炮弹,大大拖慢了行军速度;
如果遇到山地行军或是阴天下雨,一旦陷进泥里,不但受潮了会打不响,还完全成了全军的累赘,简直就是个噩梦。
另外,鞑靼全是骑兵,机动性很强;红夷大炮虽然厉害,但毕竟是前装式火炮——就是炮弹要从前面的炮口放进去,把火药压实,点了火,才会“砰”!
然后往炮口里灌水冷却,熄火,擦干,重新装药,填弹,安装引信,修正炮位,点火,才能第二次“砰”!
再熟练的炮兵,这一套动下来,敌军的骑兵也早就跑得没影了!
当然那神机营五千人也不全只有炮兵。事实上炮兵只有八百人,其余主要的还是使用火铳。
火铳这东西就比较有意思了。纯铜铸造,携带方便;本质上说就是个小型的大炮。
同样是前装式火器,若想要“砰”地打出去,麻烦程度一点也不比上面说的红夷大炮简单。而且还需要随身携带子弹啦、小刷子啦、抹布啦、火药啦之类的各种配套工具。
基本上火铳兵在战场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装填火药。因此战时就需要其他兵种的保护,也是全军的大累赘。
说到这,有些聪明的小伙伴可能会想出个好主意:
让火铳兵分成好几排,第一排打完就退后装弹,让第二排打,以次类推,不是会提高效率了?
然而事实上,火铳跟火*枪,那还是有很大差距的。
比如第一枪打完退后装弹,估计等到连第十排都打完了,也还没装好……
不过尽管如此,火铳在冷兵器时代也绝对属于高科技先进武器了。
周和谢瑾原两人,策马又远远绕着鞑靼军营转了一圈,周说道:
“你从这鞑靼的大营,可看出了什么?”
谢瑾原用马鞭一指那片高地,说道:
“方圆几十里就这一处高地,视野开阔,又居高临下,夜里来偷营的话估计很难成功;
军容整肃,旗帜鲜明,军号嘹亮,可见军中士气高涨,统帅带兵有方;
看帐篷的数量,应该有五六万人;
随军辎重好像并不多,大概因为只是先头部队,主力应该在附近的其他地方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落崖三载后》《封神:开局被抽龙筋》《趋吉避凶,从天师府开始》《终极火力》《赤心巡天》【小说书包】《重开吧!蜘蛛侠!》《这个明星塌房后业绩更强了》《灵能者不死于枪火》《好莱坞的亿万富豪》
朱武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乐文中文网lwzww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