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见贾元春省亲的消息,李书卿心下暗忖道:“这一场烈火烹油,鲜花着锦的大戏散了,便是‘树倒猢狲散’的结果,其间不过数载光阴而已,正如《左传》所说:‘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’。”当下又贾环说了一回话,送他回房安歇,一宿无话。次日吃过早饭,带着绣凤出了门,估量着撷芳园大约在北面,便顺着红墙下的路径向北而行。过了贾环的院子,走不多远,是一条南北向的夹道,路西的墙里围着一座小山,微风吹过,隐隐的寒香扑鼻。从岔口向西,又走了一射之地,路北敞开着一间大门,门内一片竹林挡在前面,林外立了一块白石,题着“撷芳揽胜”四个大字。李书卿信步走了进去,顺着石子漫成的甬路穿过竹林,果然有几株白梅在山上枯木残枝间怒放。登石阶而上,将那梅花细细打量了一回,按着古人所说的“横斜疏瘦”、“老枝怪奇”折了两枝,绣凤忙伸手要接过去,李书卿递给她一枝,另一枝自己捧在手里。
一事已毕,李书卿也不着急回房,借着山势将荣国府的房屋院宇出入路径仔细打量一番。只见撷芳园南边是一所小小的房室,前有一半大门,一个大影壁立在一条南北宽夹道的北边。那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,一个大院落,正房之轩昂壮丽更胜别处,两边又有四通八达的厢房鹿顶耳房钻山,一条大甬路从正房外经过两层仪门直出大门。李书卿知道这一处大正房必是荣禧堂,从这里往东去看赵姨娘的房舍,两处之间正隔着昨日所见的红墙院落,来时走过的那条夹道从那红墙院外直往荣国府东北上去了。夹道东边又是一个大院子,里面密密的起了百十所房屋,一个大门通往荣宁两府间的小巷,小巷另一边宁国府会芳园中亭台楼阁树木山石依稀可见。撷芳园西边、北边也如东大院一般,满眼低矮房舍,俱是荣国府下人的居所。
李书卿看过一回,问绣凤道:“从这里能看见你家么?”绣凤笑道:“我家不在府里住。出了后门往西,走到两个岔口往北,路西有个大院子,咱们府里许多下人住在那里。从这里看不见呢。”李书卿心下诧异,问道:“你家住的是自己买的房子么?”绣凤笑道:“我们家哪有这个力量,原是那年起这园子的时候,将这一带下人房全都推倒了,府里又没处安置,就用公中的钱在外面买了房子,搬了几十户人家出去。”李书卿道:“这么说来,你回家一趟还不太便宜呢。”绣凤笑道:“这也是咱们府里人丁兴旺,住的比我们远的还有呢。”李书卿道:“他们住的房子也是公中的钱买的么?”绣凤道:“他们跟我们不一样,住的是自家买的宅子,虽说远了些,却宽阔了许多,每日来往也都是坐车的,倒比我们更便宜些。”李书卿知道这话说的是赖大、林之孝等人,心中不免感慨,赵姨娘说是半个主子,其实远不如一个体面的奴才,心中暗叹了一回。又见撷芳园里草木萧疏,也无心游览,下山径自往园门而去。
才出了竹林,迎面正遇见一行人说笑而来,见了李书卿,一齐停住了话,都唤“姨娘”。李书卿仔细打量这些人,当中最年长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妇人,穿着一身素色衣衫,脸上不施脂粉;又有一个年轻公子,生得鬓若刀裁,眉如墨画,胸前一根五色丝绦,系着一块美玉;三个姑娘穿着一色大红毡斗篷,另有一个姑娘穿着一身青色衣衫。李书卿一见便知道那妇人是李纨,公子是贾宝玉,青衣姑娘是薛宝钗,三个披着红斗篷的姑娘是贾迎春、贾探春和贾惜春。因那贾探春是赵姨娘所生,李书卿不免多看了两眼。只见贾探春生得削肩细腰,长挑身材,鸭蛋脸面,俊眼修眉,模样与贾环有几分相像,观其神情,当真是顾盼神飞,文彩精华,见之忘俗,比贾环更好些。
贾探春见李书卿在看她,生恐赵姨娘又有甚么惊人之举,吵闹起来,看着李书卿,脸上眼中颇有几分不耐,几分不安,几分不屑,几分不甘,种种神情合在一处,成了一种不自在。李书卿原不知赵姨娘和贾探春究竟因为什么原故生分了,只从周姨娘的言语里头知道赵姨娘为了个荷包送了性命,似乎又与贾探春有些干系,此时看了贾探春的神情举动,想起这几日她既不曾到赵姨娘那里探望,也不曾打发个丫头婆子过去,心下甚是不喜,将那些与贾探春修好的心思都丢到爪哇国去了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我在妖武乱世,武道成神》《开局成为柔弱虫母》《谁让他修仙的!》《我!清理员!》《我在现代留过学》《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》【溜达小说】《万亿军火之王》《爱发微博的我,成了职业通天代》《这个明星塌房后业绩更强了》
乐文中文网【lwzww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出红楼记之赵姨娘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